English

阅人应似阅书多

2000-06-2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赵武平 我有话说

兀坐书林自切磋,阅人应似阅书多。

未知买得君书去,不负君书人几何?

——危稹:《赠书肆陈解元》

这几句叶德辉转引的诗行,见于其《书林清话·书林余话》(岳麓书社1999年4月第1版,299页,12.50元),本系宋人对临安业书者续芸陈君的感慨,也寄有历朝士林读书阅世的意愿在内。曹聚仁无疑对此深有体悟。他的聚书经历,与叶著所辑诸多藏书悲剧,很是有些相近。他自己有言为证:

我生平积的第一批破书,该有三万多册,都在“一·二八”战役连着近二十万张索引卡毁掉了。第二批破书近二万册,大部分也在“八·一三”战役后散失,最珍贵的部分,都在金华家中被烧毁掉的。在港二十年存积的破书,这是第三批,敝帚自珍,真是万金不换。

聚散相依,任何藏家搜罗之初,或许就都蓄有如此远见。曹氏藏书的运命,比之于叶氏记载,甚至可说更惨。那书里的雅人文士,亲睹旧藏散失者,毕竟不是太多。活时不见己藏星散悲剧,他们当然是幸运的。后人罄售先祖积累,心痛的只有局外人。曹聚仁写下前述痛语,当时况味若何,委实不难悬揣。相对仅遗书目行世的藏者而言,亦藏亦撰且著述甚丰的曹氏,又应自觉运气和骄傲。《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》(曹聚仁著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6月1版,1996年2月第4次印刷,462页,17.80元)的校订者章念驰(章曹两家文墨因缘,柳苏先生笔下有录:“曹聚仁早年听章太炎做国学十二讲,详细记录,整理成为《国学概论》一书;而现在这本曹聚仁的《国学十二讲》,却有章太炎的孙子章念驰增订整理成为《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》。这中间,相隔了一个甲子——六十年。章念驰说这是历史的巧合。实在是文坛佳话。”),早就讲得明白:“五十年来,他写了三、四千万字的作品,七十多部编著。他虽然不是一个专治国学的学究,但他对于国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。”但讨论他的生平著作,其身后散篇逸文的汇集《书林又话》(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,631页,30.00元),定当不可遗漏。

拿书话撰写绳尺来衡量,或者比之《书林清话》,“又话”文体尤见多变。况且作者已有声明在先,他无意重蹈前人路径。他早年印行“新话”,即开宗明义说,“湖南叶麻子德辉,他曾写一本谈版本源流的书,题名《书林清话》,那是一本好书。我可要交待一句,我的《书林新话》,并非《书林清话》的续篇,也无意于版本源流的考订的。”他避琐细而取大局,则是因为更愿以“史人”眼光,遍览天下群书。但凡月旦人物,敷衍文章,他都以见证人的资格,力陈己见不加讳饰。虽说他也有局限和偏见,可从后来者角度观之,却又足具参证功效。集内六辑文字,既有书评、回忆,也有诗文理论。初读甚觉驳杂,缺乏体系。其文多载报章专栏,囿于时间和篇幅,他无法像职业书评家那般克尽厥职,对每部作品都条分缕析,点面尽有公论。他有时立论,竟也只攻一点,不计其余。可他之所以及今仍有读者,则是源于他的公正笔录。举例说,他鉴赏蒋碧薇回忆录,就褒贬适当,话不轻言(他无疑牢记宗师太炎先生训诲,“上不徒守文,下不可御人以口”)。他文中写道,“她是恨透了徐悲鸿,把悲鸿的阴暗面都勾了出来,所以很精彩。到了她来写张道藩,要把张氏打扮成正人君子,多情多义的张公子,就有点肉麻当有趣了。国民党领袖的幕府中,未始没有人才,大多是奴才;而奴才气氛最浓的,便是张道藩。她不把那奴才的嘴脸勾画出来,如何能使人看了有印象呢?”(页132-33,《蒋碧薇的败笔》)说及钱穆,他的批评颇不客气,“本来,我以为钱宾四的《国学概论》总该十分出色了,那知也平平无奇。”(页3,《书架》)再比方,他论以“万有文库”风云一时的王云五,就让人丝毫觉不出那位出版家的可敬和可尊。他以讥刺的口吻说:“那位仕而优则商的王云五大老板,他重新回到商务去扩展业务,有了好几项德政:乱改著作人姓名,一也。翻印古书古本,而且中国古书,只有商务一家可翻刻,别家翻了,他就要提出控诉,二也。他回到了商务,就变成了学者和圣人,三也。”他甚至断言,“王老板写了那么许多书,我看不到那一本是可以传世的,虽说,他控制了一家大书店,《东方》杂志会用四号字刊他的文字,只作覆瓿之用耳!”(页15-17,《书林扬觯》)这话说得似乎太刻薄,因为今日撰著商务历史,还是少不了要参考王“大老板”的忆旧谈往篇章。不过,就像看不到胡兰成的《今生今世》,也少有人得睹台北商务版的王氏《岫庐八十自述》。两岸交流倘若畅通,“阅人应似阅书多”就更易落实了。“尽信书不如不读书”的见地,与其本意是相通的。

这部大书读起来很轻松,但拿在手中却稍嫌沉重。鉴于末辑《阿涛叔父》,是曹“最早写的自传”,“这个故事的末尾,就该接上他的自传《我与我的世界》了。”因此,以我私见,代父编书的曹雷女士,倒不如索性将它与那本未竟之作合编,另出专书。反正早先人民文学版的那本,绝迹书市已久,今日搜求甚是不易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